70年的建筑设计标准,实际使用寿命只有二三十年,甚至新建起的大桥就倒塌……这些“豆腐渣”工程,除了层层转包,一些施工队伍未严格按照施工标准进行施工、偷工减料之外,也暴露出我国建筑标准应该进行更加合理设定的问题
百年大计,质量为本。提高建筑物的耐久性利国利民。水泥作为基础建材,对于建筑物的寿命至关重要。国外标号32.5的低标号水泥已不再用于结构工程,实践中大量使用的是42.5和52.5及以上的高标号水泥。然而走访我国水泥市场和施工单位,我们发现,目前我国大量生产和使用的仍是标号32.5的低标号水泥,占比60%—70%,标号42.5的高端水泥占市场的20%—30%,标号52.5及以上国际公认的高标号水泥在我国应用不足5%。为何高标号水泥在国内应用少、推广难?日前记者前往中国水泥协会、水泥企业和建材研究院等单位,就这一问题进行了调研。
市场为何没需求
“对于水泥行业来说,高标号水泥在提高建筑物耐久性和节能减排方面效果显著。”满头银发、跟水泥打了大半辈子交道的中国水泥协会会长雷前治对记者说,“用高标号水泥浇筑1立方米混凝土可比用低标号水泥浇筑节约12%—15%的水泥。同时,这样建造的建筑使用寿命更长,可减少因重复维修造成的资源浪费,对社会来讲也是大大节约能耗。因此,推广高标号水泥十分必要。”
“可是要推动这件事情不容易。问题出在哪里?关键就是我们的技术结构调整了,但产品结构却没调整。”雷前治说,“我们生产厂家的水泥窑完全可以生产高标号水泥,但生产出来的产品却没有市场。”
据了解,目前国内的水泥新型干法企业都具备了生产高标号水泥的技术能力,只需调整水泥配料即可达到标准,但是绝大多数水泥企业还是以生产低标号水泥为主。对于这一现象,雷前治认为,从企业角度来看,只有产品卖得出去企业才能生产。例如新型干法企业生产标号42.5水泥的成本只比生产标号32.5水泥每吨多20元至30元,企业生产42.5标号的水泥更赚钱,但是承包商不愿意买42.5标号的水泥,嫌贵。高标准的大型工程应该用标号42.5及以上的水泥,但一些承包商仍是买32.5的水泥,回去按42.5标号卖。长此以往,企业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只好大批量生产低标号水泥。
对此,中国联合水泥董事长崔星太表示,水泥企业的确更愿意生产低标号水泥。“我们对于加入不超过30%混合材的水泥称为PC复合硅酸盐水泥,国家对于生产PC水泥的企业有减免增值税的优惠政策,所以企业都愿意生产这种PC型水泥。”崔星太说,“但是高标号水泥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它更安全、更节省资源和能源,同时也保护了环境。但是目前高标号水泥价格上不去,例如山东地区,32.5标号水泥价格在每吨270元左右,而42.5和52.5标号水泥价格仅在300元左右。企业需要合理的利润才能持续发展下去,因此高标号水泥的产量比低标号低很多。”
关键在于建筑标准
“推广高标号水泥的关键是解决标准问题,不是技术问题。”据雷前治介绍,现在水泥生产技术进步很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应用领域却没有变化。
雷前治认为,推动高标号水泥发展这个课题更重要,应从应用领域、从建筑部门做工作。“作为协会,我们一直在呼吁,推动国家建筑标准的改革。建筑标准改革是多方面的,首先是要改变建筑中传统的肥梁胖柱。例如高速公路的使用年限,国外采用的是终身制,有任何问题承包商随时都会负责维修;国内目前是责任制,施工完了承包商就走了,施工中存在偷工减料现象。招标时注明要用标号42.5水泥,实际施工的时候比重却不到30%。”雷前治对于现状表示担忧,“为什么有那么多‘豆腐渣’工程?招标中要求用什么材料,而实际应用中又是什么材料?这涉及整个施工体系的问题,这方面的规章制度就需要依靠建设部门来制定。”
“目前国内的建筑标准亟待规范完善。”崔星太表示,“几年前,中联水泥在某地竞标一个19层楼的工程,最终一家用既不节能也不环保的落后立窑工艺生产水泥的厂家,因售价比我们每吨低30元取得了项目资格。立窑工艺技术落后,生产出的水泥质量可想而知,但因为价格较低就中标了。用这样的水泥盖这样高度的楼房,品质实在堪忧。如果有规范的建筑标准来约束,相信这种情况必将不复存在。”
可先在发达地区推广
“提高建筑物的耐久性更重要的是要根据实际施工地域、气候等选择水泥的使用。”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院长助理、科技发展部部长颜碧兰表示,水泥属于上游产品,实际运用到施工中的是商品混凝土,因此高标号水泥也可以理解为高性能水泥混凝土。高性能水泥混凝土的确具有节能减排的作用,由于它是用没掺加混合材的高标号水泥配置而成,因此其最大的好处在于后端配置成混凝土时加混合材可控,既可以控制掺量也可控制水泥性能,便于精细化管理。颜碧兰认为,高性能水泥混凝土更适合在经济发达地区推广。经济发达地区无论是水泥市场还是混凝土市场都具备了一定的发展基础,条件较好,因此有利于高性能水泥混凝土的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