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调整是水泥工业发展主流
发布时间:【2009-08-04】
字体大小:【放大】 【正常】 【缩小
阅读数量:【114】

    据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和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统计,2008年末全国水泥熟料生产能力13亿吨,水泥生产能力21亿吨。在水泥熟料生产能力中,新型干法熟料生产能力8.1亿吨,全年运营的新型干法熟料生产线912条;立窑及其他熟料生产能力4.9亿吨。今年上半年全国又投产新型干法生产线57条,新增生产能力6500万吨,预计全年投产新型干法生产线120条,新增生产能力1.4亿吨,同时,今年将有20多条新型干法生产线因种种原因关闭,减少生产能力1000万吨,全年实际运营的新型干法生产线将突破1000条,年末新型干法熟料生产能力9.4亿吨;预计2009年立窑及其他熟料生产能力将减少9000万吨,年末全国水泥熟料生产能力13.4亿吨,比2008年增加4000万吨,水泥生产能力22亿吨,比2008年增加1亿吨。

    今年上半年全国水泥熟料产量4.96亿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0.7%,其中新型干法熟料产量3.55亿吨,比去年同期增长21.5%。去年和今年年初投产的新型干法生产线在今年第二季度陆续进入正常生产,使全国新型干法水泥熟料产量大幅度增加。与此同时,由于对落后生产能力的淘汰,上半年全国其他熟料产量比去年同期下降9.6%,今年水泥新型干法比例突破70%已成定局。由于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能力的蓬勃发展和对高耗能落后生产能力的淘汰置换,全国能力总量基本平衡,水泥工业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结构调整仍将是今后水泥工业发展主流。

    水泥产能基本平衡

    目前我国水泥产能基本平衡,供略大于求。短缺是计划经济的特征,过剩是市场经济的特征,我国自计划经济转入市场经济以后,大多数工业产品都存在供大于求现象,而水泥产品更有其特殊性。水泥是季节性和不可储存产品,生产能力不等于实际可以达到的产量。我国地域辽阔,北方的冬季和南方的雨季使建筑业有3个月到6个月的施工淡季,每年年初还有春季放假因素。受施工周期影响,我国水泥能力利用率多年来一直在70%~80%之间。近10年来水泥生产过程中熟料烧成和水泥制备日渐分离,水泥粉磨企业迅猛发展。2008年末全国水泥粉磨企业已达到1645家,水泥生产能力6.5亿吨,占水泥生产能力31%。水泥粉磨企业为适应市场变化,往往配置高于市场需求和熟料供应能力的水泥生产能力,全国水泥能力利用率呈现下降趋势。2008年全国水泥熟料能力利用率76.7%,水泥能力利用率71.4%,完全处于正常范围。

    新世纪以来,2004年是水泥新型干法发展历程的第一个高峰,当年投产新型干法生产线166条,新增熟料生产能力1.43亿吨。2008年全国新投产新型干法生产线132条,新增熟料生产能力1.61亿吨,由于大吨位水泥窑数量增加,新增能力为历年之最。产业结构提升是近年来水泥工业健康发展的主要趋势,2008年水泥的新增生产能力突出体现了结构调整特征:

    1.新型干法产能增长没有引发生产能力总量失衡。由于近年来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淘汰力度的加大,2008年新投产的新型干法生产线,大部分都相应关闭淘汰了企业或当地高耗能生产线。2008年全国立窑熟料生产能力比上年减少1.62亿吨,水泥熟料总生产能力只比上年增加3600万吨。

    2.新投产生产线趋向大型化。2008年新投产的132条新型干法生产线中,日产规模4000吨以上有74条,生产能力占新增新型干法生产能力的73%。

    3.大型企业集团是新增生产能力的主体。2008年新投产的新型干法生产线中,44条隶属于中国建材、冀东、台泥、海螺、金峰、中国中材、红狮、华新等大型水泥企业集团,大型企业集团新增熟料生产能力占新增总量的40%。

    新型干法的发展促进了水泥工业产业结构优化

    2000年全国新型干法生产线135条,年生产能力近7000万吨,约占当年全国水泥熟料生产能力的10%,新型干法生产线平均日产规模仅1650吨。2003年以后,水泥生产新型干法工艺极大发展,水泥工业产业结构得到极大改善。

    1.水泥新型干法生产趋向大型化。水泥新型干法生产线规模越来越大。2002年以来,新型干法生产线平均日产规模以年平均150吨的速度递增,2008年新型干法生产线平均日产规模已经达到2672吨,比2002年提高将近1000吨。

    2002年在水泥新型干法生产线中,日产2000吨以下生产线150条,生产能力占新型干法熟料生产能力的37.85%,日产2000吨~2500吨生产线65条,生产能力占总产能的36.83%。2002年日产2500吨以下生产线能力占新型干法熟料生产能力的75%,日产4000吨以上生产线只有18条,生产能力只占新型干法熟料生产能力的21%;2008年日产4000吨以上生产线241条,生产能力已占新型干法熟料生产能力的49%。

    日产2000~2500吨和4000~5000吨预分解窑目前是我国新型干法生产主流窑型。2008年我国日产2000~2500吨生产线323条,生产能力占总产能的31.61%;日产4000~5000吨生产线221条,生产能力占总产能的43.5%。

    2.水泥新型干法生产向大型企业集团集中。近年来大型水泥企业集团的扩张推动了新型干法生产工艺的迅猛发展,而水泥新型干法工艺的发展,又提高了大型企业集团在水泥工业中的地位。

    2008年,年生产能力在500万吨以上的水泥企业和企业集团57家,新型干法熟料生产能力5.3亿吨,占新型干法熟料总生产能力的65%;其中千万吨以上的水泥企业和企业集团18家,新型干法生产能力3.9亿吨,已经占新型干法熟料总生产能力的48%。

3.大型水泥粉磨企业产能比重超过半数。在水泥粉磨企业中,年生产能力60万吨以上企业数量只占1/5,生产能力却占将近60%。

    2008年100万吨以上水泥粉磨企业172家,水泥生产能力2.55亿吨,占粉磨企业总能力的39.49%,其中有溧阳新金峰、滨州山水和海螺等300万吨以上企业16家,生产能力5000万吨;60万~100万吨企业186家,生产能力1.25亿吨,占粉磨企业总能力的19.29%。30万~60万吨企业394家,生产能力1.5亿吨,占粉磨企业总能力的23.14%;30万吨以下粉磨企业数量众多,其中不乏近年来关闭窑生产线转为粉磨站的企业,2008年30万吨以下粉磨企业893家,生产能力1.17亿吨,占粉磨企业总能力的18.08%。

    水泥工业结构还没有调整到位

    尽管近年来由于水泥新型干法的迅猛发展,水泥工业产业结构得到提升,但水泥工业产业结构调整远没有到位,我国水泥工业大而不强的面貌并没有根本改变

    即使到今年年末,水泥熟料产量新型干法比例超过70%,全国仍有4亿吨的落后产能,部分省区的新型干法比例仍不足50%,新型干法生产能力仍有发展空间;企业规模偏小,产业集中度不高。即使按资产纽带,按企业和企业集团计算,全国仍有4000多家水泥企业和企业集团。企业水泥熟料年生产能力平均规模不到40万吨,水泥年生产能力平均规模只有42万吨。水泥工业的发展还需“上大扶优”,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培育支持大型企业集团的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水泥工业的发展概念应有科学的诠释。水泥工业的发展不仅是体现在产量和生产能力的增长,而是应该包括节能减排在内的又好又快的发展。水泥生产的纯低温余热发电、固体废物消纳利用都应大力发展,新型干法生产技术本身也需发展,规模结构需要提升。10年来新型干法的低成本国产化促进了新型干法的普及发展,但在当年煤炭价格每吨只有100多元的情况下,也因陋就简建成了一批能耗较高的新型干法生产线。在2008年全国912条新型干法生产线中,日产2000吨以下生产线307条,生产能力占新型干法熟料生产能力的15%。水泥单位产品能耗统计资料显示,我国1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窑熟料烧成热耗比4000吨以上水泥窑高18%,因千吨级新型干法生产线的煤耗高,单位产品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都是4000吨以上水泥窑的2倍。我国新型干法单位产品能耗和污染物排放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大,新型干法规模结构不合理是重要因素。去年全国水泥企业平均每吨600多元的高煤炭购进价格,将千吨级新型干法生产线推上技术改造和淘汰之路,现已有几十条千吨级新型干法生产线被关闭。

    规模在100万吨以上的大型粉磨站吨水泥综合电耗平均在40千瓦时以下,而30万吨以下小型粉磨站平均在70千瓦时以上。小型水泥粉磨企业的改造淘汰,特别是对那些关闭窑生产线转为粉磨站的企业的改造淘汰,是十分棘手而又是水泥工业降低综合电耗整体水平无法回避的问题。

    “浙江现象”的本质还是结构不合理

    近年来水泥工业的“浙江现象”成了区域产能过剩的代名词。浙江水泥结构调整走在全国前列,率先在全省淘汰全部立窑生产线,2008年水泥新型干法比例达到97%。2004年以后浙江水泥企业煤炭购进价格从平均每吨200多元飙升到800多元,而水泥全省平均出厂价格从每吨350元跌到220元,近两年浙江水泥产量萎缩,水泥制造业利润缩减了2/3,今年上半年全行业亏损。浙江水泥工业的困境表面上是由于外省水泥的涌入挤压,实质还是本省水泥产业结构的不合理。2008年在浙江89条新型干法生产线中,日产2000吨和1000吨级分别有34条,日产4000吨以上生产线能力只占新型干法能力的46%;淘汰立窑生产线遗留下来的小粉磨站水泥生产能力还有将近3000万吨,占粉磨企业生产能力近40%。浙江在高水泥价格、低煤炭价格时代兴建的简陋生产线,因高煤耗和浙江的高人工成本,根本无法抵御外省优质廉价水泥的冲击。“浙江现象”并不是水泥新型干法发展之过,而是产业结构调整不到位。同样也受到外省水泥的冲击,同样也面临高煤价低水泥价格的困境,新型干法生产能力中日产4000吨以上生产线占70%的江苏水泥企业生存现状要比浙江好得多,水泥产量还在增长,今年已超越山东成为全国最大的水泥生产省份。

    安徽皖南地区水泥新型干法比例占94%,新型干法生产能力中日产4000吨以上生产线占80%,4大水泥企业集团控制了该地区熟料生产的90%;吨水泥熟料烧成标准煤耗低于108千克,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吨水泥熟料排放二氧化硫0.4千克,已率先达到《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2010年限定值。浙江由于产量减少,水泥行业能耗总量和污染物排放都在下降。从长三角地区水泥工业整体来看,已经实现了能耗总量微量增长和主要大气污染物的减排。以外省先进生产力淘汰置换本省落后生产力,淘汰置换那些缺乏市场竞争力、无石灰石资源的高耗能生产线,对长三角地区水泥工业整体乃至全国水泥工业都是幸事。

    水泥工业还要发展,产业结构需要提升。目前在建的200多条新型干法生产线,到2010年末将形成3亿吨左右的生产能力,考虑到对落后产能的淘汰置换,届时全国水泥新型干法比例将接近80%,总量仍将保持基本平衡,水泥工业产业结构将跨入一个新时代。“十二五”时期的水泥发展规划应继续坚持结构调整主线,同时注重总量控制,坚定不移地继续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当新型干法比例、大吨位水泥窑数量和产业集中度都达到一定水平时,要防止损害行业健康发展的产能严重过剩。部分热点区域的水泥生产能力现状应引起警惕。水泥区域发展规划的制定,应突破行政管辖区域,由国家主管部门组织行业协会、省区市主管部门,遵循经济规律,按经济区域制定水泥发展规划,抑制局部地区产能的过快增长。

万企互联 咸阳网站建设 万企微信 IDC主机测评 域名转发系统 IP地址查询 万企工具 超越彼岸BEYOND 六佰号MSDN系统 TOP图标库 六百号技术 陕西锦新橡塑制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