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窑协同处理污泥的技术研究及应用”通过成果鉴定
发布时间:【2011-01-17】
字体大小:【放大】 【正常】 【缩小
阅读数量:【150】
     近日,由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水泥窑协同处理污泥的技术研究及应用”通过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技术成果鉴定。

    当日,在北京召开了技术成果鉴定会,评审委员由来自行业协会、科技院所、高等院校、水泥企业等各位方面的11名专家组成,中国建材联合会副会长徐永模担任评审组组长,清华大学聂永丰教授担任评审组副组长。国资委规划发展局副局长白英、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处长黄圣彪、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处长刘明、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处长袁克兰、中国水泥协会副会长孔祥忠、中材集团副总经理于国波,天津院党委书记夏春光、总工程师俞为民以及课题组主要研发人员和用户代表出席鉴定会。会议由中国建材联合会科技部部长周清浩主持。

    天津院技术研发中心常务副主任胡芝娟代表课题组向与会专家做了课题研究报告,来自广州越堡水泥有限公司的邓明佳做了用户使用报告,上海万安企业总公司总经理方伟做了现场调研报告。各位专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提问质疑,对课题进行了细致、严格的评议。专家委员经过认真评议讨论后认为“水泥窑协同处理污泥的技术研究及应用”课题技术成果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水泥窑协同处理污泥的技术研究及应用”技术开发了利用水泥窑安全无害化处置污泥的集成技术和利用水泥窑余热干化污泥的核心装备;实现了水泥窑协同处置污泥的工程化应用,建成年处理18.6万吨城市污泥的示范线工程,确定了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不同干化度污泥的工艺相关性关系和污泥的经济适宜干度;达到了日均处理污泥(含水率80%左右)600吨以上的能力,显著降低了水泥窑NOX有害气体排放;实现了生物除臭技术在较高温度条件下的有效应用。

    据了解,该技术成果在广州越堡水泥有限公司处置600t/d湿污泥的示范线上已使用一年多,实践证明系统可靠,操作简便,对污泥的适应性强。经热工标定,处置能力达736t/d,污泥干化后可替代燃料和作为脱硝材料使用。经检测,系统NOx排放值230mg/Nm3(10%O2);污泥协同处置过程中二恶英的排放量0.026ng TEQ/Nm3,优于欧洲标准要求。

    该技术成果实现了水泥窑规模化、自动化、一站式协同处置城市污泥,对我国水泥工业向环境友好型和生态环保方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直接应用于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协同处置污泥的工程,社会经济效益显著,市场前景广阔。

万企互联 咸阳网站建设 万企微信 IDC主机测评 域名转发系统 IP地址查询 万企工具 超越彼岸BEYOND 六佰号MSDN系统 TOP图标库 六百号技术 众创保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