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水利建设对水泥市场需求有促进作用
发布时间:【2011-03-30】
字体大小:【放大】 【正常】 【缩小
阅读数量:【132】
    2011年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一号文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出台的第一个水利综合性政策文件,该文件强调力争通过5-10年的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

    “一号文件”提出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2000亿元)高出1倍,也就是说今后10年水利建设资金将超过4万亿元,从历史上看,这是对水利项目最大规模的投资,并引起了水泥业界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许多人认为该项政策将对水泥市场需求起到极大拉升作用。这项政策对我国水泥消费的拉动究竟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呢?以下就水利建设投资对我国水泥市场需求的促进作用进行简要分析。

    水利建设投资意义重大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度重视水利建设,在建国以后很快形成了国家水利设施的基本框架,并延续到今天。但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比,水利投入强度明显不够,建设进度相对滞后,保障水平偏低,已影响到抵御自然灾害、保障农业生产的基本能力。在当前形势下,水利建设关系到经济、生态和国家安全,中央的举措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一号文件”提出,要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要从根本上扭转我国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中央要求多渠道筹集资金,使水利建设成为未来固定资产投资的重心。水利建设必将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新引擎,庞大的水利建设规模引发了人们对相关产业爆发式发展的联想,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自2001年以来,特别是从2002年开始水利投资额增长不大,直到2009年开始受国务院出台的“4万亿元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拉动,国家加大了对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才出现了大幅跃升。2001-2010年水利建设投资年均增长15.2%。

    水利建设与水泥消费量

    2001~2010年,水利建设的水泥年用量从500万吨上涨到1650万吨,年均增长幅度为14.2%。水利设施的建设包括防洪工程、水资源工程、水土保持和生态工程、水电及其他专项工程等。从水利投资的方向上来看,防洪工程和水资源工程占主导,两者合计约占整体投资额的80%-90%。防洪工程主要包括有堤、河道整治工程,分洪工程和水库建设等。水资源工程主要包括农田水利工程或称灌溉和排水工程,城镇给排水工程及跨地区大规模的输水工程,如南水北调、引黄工程等。

    根据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规划研究院研究,在水利设施建设中,对水泥需求最大的为防洪工程,约占总消费量的43%,其次为水资源工程,约占总消费量的32%,而水土保持和生态工程、水电及其他专项工程等对水泥消费所占份额较少。即便因坝体、疏水形式等的不同,防洪工程、水资源工程中的大型水利工程仍然是水泥消费的主体。如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以明渠和泵站为主,其百公里水泥消费量为19万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因为是以调蓄水库、隧洞、暗渠和倒吸虹为主,其百公里水泥消费量则达到54万吨。

   近期完成的《基础设施建设对建材工业产品需求分析》等研究成果表明,我国水利建设的水泥消费量一般占全国消费总量的0.6%-0.7%。2009年、2010年受国家4万亿投资拉动,水利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增大,水泥消费量分别达到1600万吨、1650万吨,但水利建设的水泥消费量占全国消费总量的比例也没有超过1%。

    “一号文件”出台后,我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年水泥消费量将达到3000-3200万吨左右。以2011年为例(预期全国水泥消费量20亿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水泥消费量将占我国水泥消费总量的1.5%左右。

万企互联 咸阳网站建设 万企微信 IDC主机测评 域名转发系统 IP地址查询 万企工具 超越彼岸BEYOND 六佰号MSDN系统 TOP图标库 六百号技术 众创保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