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芜湖市不断加快水泥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提升产业结构水平。截至2010年底,芜湖市共淘汰水泥落后生产线52条,淘汰落后产能603万吨。全市投入生产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共16条,年产熟料1581万吨,涌现出如瀛浦金龙水泥、盘景水泥、润基水泥、大江水泥等一批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企业。目前,芜湖市新型干法水泥的比重达98%以上。
在水泥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芜湖市坚持新建水泥生产线建设与散装水泥发放设施、节能项目建设同步进行,散装水泥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目前,所有投入生产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均配套完善了散装水泥发放、运输设施设备,散装水泥发放能力全部达90%以上。
据市散装水泥办公室主任乔海友介绍:“为发展散装水泥,芜湖市从生产环节入手,以资金征收为杠杆,以市场应用为重点,让水泥企业自觉生产散装水泥,混凝土企业积极销售商品混凝土,建设单位主动使用散装水泥和商品混凝土。2010年芜湖市散装水泥量达943万吨,平均水泥散装率59%。从2006年起,芜湖市连续5年荣获全省发展水泥工作一等奖。”
散装水泥推广量越来越大,减少了袋装水泥的包装环节量,可以节约大量的牛皮纸、编织袋等一次性包装材料,进而保护了大量的森林资源。据测算,“十一五”期间,通过推广和发展散装水泥,芜湖市共节约水泥包装纸15.5万吨,折合木材85.2万立方米,占全市现有森林蓄积量的16.4%。
发展散装水泥,也为水泥生产企业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皖维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制成分厂厂长涂海浪告诉记者:“今年1至5月份,我厂生产散装水泥近47万吨,约占水泥生产总量的86.6%。生产散装水泥,减少了袋装水泥的包装环节,不仅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还减小了职业伤害,尘肺病这种职业病都少了。”
水泥散装化不仅仅是水泥包装方式的改变,而且是流通方式、建材技术和建筑施工方式的一场革命。与人工现场搅拌相比,商品混凝土在工业条件下实行标准化生产,配比准确、性能稳定,对提高建筑质量作用显着。随着芜湖市城建对建筑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建筑施工单位选择商品混凝土成为必然的选择。
在市区一房地产建筑工地,该公司董事长助理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做1万平方米的地板为例,用现场搅拌的方式进行施工,需要1个月的工期,而使用商品混凝土,只需要48小时就能完工,大大缩短了工期。使用散装水泥,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建筑产品质量,还改善了施工环境,大幅降低了对城市的噪音污染。”几年前,在巢湖的建筑工地上,很少见到商品混凝土搅拌车和混凝土泵车,而现在这样的装备,在施工场地很常见了。
据了解,从2007年开始,芜湖市规划区范围内所有的工程建设均已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各县城区基本上也已普遍使用商品混凝土,大大普及了商品混凝土的使用范围,为芜湖市散装水泥的推广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