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们会针对水泥工业总量控制和大企业的发展,出台一些政策。”工业和信息化部一位官员近日对CBN记者说。
而据CBN独家了解,工信部正在着手准备三项重要工作。
其中包括,已就“四川当地水泥产能可能会过剩”情况展开相关调研,近期最有可能先推出一份指导性的文件;而水泥行业的准入制也正在酝酿之中,以防各地盲目批准新生产线;政府还准备修订2006年出台的《水泥工业发展专项规划》,将可能增加一些大的项目,并使已有条款更加细化。
工信部调研四川水泥过剩
现在,四川部分地区正在出现争相新建水泥生产线的局面。
两家水泥公司——北京金隅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蒋卫平,浙江三狮水泥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兼总经理姚季鑫分别注意到了四川水泥产能扩张的严峻性。
蒋卫平给出了这样一组数据:四川2008年3月之前在建和拟建生产线有83条,产能合计9970万吨,地震后又增加了33条,产能6000万吨,新增产能高达1.6亿吨。加上目前已有的6000万吨,2011年四川水泥产能将为2.2亿吨,“未来灾后重建项目陆续完工,产能会严重过剩。这种苗头已在今年5月以市场成交价大幅下跌的方式呈现了出来。”
5月起,四川水泥已降价四次,目前型号为P.O42.5的散装水泥出厂价为380元/吨,总计降幅达到100元/吨左右。
姚季鑫也担心四川将复制其大本营——浙江的惨相,“在浙江,(水泥企业)现在竞争异常激烈,浙江虽有1.5亿吨的产能,但产量只有1亿吨。(再看)都江堰,很快就会变成第二个浙江。”上月,浙江水泥产量增速为-9%。
因此工信部近期已委托中国水泥协会对四川当地的水泥情况进行了解,并打算推出一份针对地方的指导性文件,以便控制产能。
“有些地区确实存在水泥投资过热、未来一两年产能过剩的情况,需要防患于未然。”工信部官员表示。
他还说,这份指导性的文件可能会提出一些建议,“如哪些地方适当上水泥线、哪些(地区的)发展空间已有限。”如果这些建议措施一旦被批复同意,将会很快下发。
实行准入制
而《水泥行业准入制度》的拟定也进入了实质性的操作阶段。
中国水泥协会会长雷前治对记者表示,设立准入制度的主要原因是防止各地盲目建设新线。
水泥项目核准权在省级投资主管部门,但存在地方发改委、经委和外经委等多头审批的情况,某些地方政府也对新产线敞开审批。
工信部一位官员透露,新推出的准入制度中将设立一些指标,如装备技术水平、能耗、规模、环保和企业社会责任等,“根本目的是把新的生产线控制住。”
“在国外,行业准入制度有两个重要功能:行业外企业尽量不要再进入这个行业;行业内的公司,在部分地区总量已很大的情况下,也不要投钱了,以免加剧该地区的水泥过剩。”雷前治补充说。
一位业内高层也表示,现在水泥行业属于多头政府监管,各个政府之间需要达成默契才行,“不应这边政府已停批,另一方则敞开大门继续让企业过关。”
完善《水泥专项规划》
除此以外,工信部也着眼于长远,将进一步修订2006年由国家发改委颁布的《水泥专项规划》。
工信部这位官员称,规划中的发展目标如“到2010年,新型干法水泥比例达到70%以上等”并不会有太大变动,“修订重在把规划定得更细,比如(出台)一些重大项目、(调整)产能布局和控制(水泥的)总产量。”
现有《规划》中没有提到重大项目,一些布局上的理念也与现有情况不符。
原先的规划中就有这样一段文字,“华东地区的山东、浙江等已成为我国水泥的主要产地。这些地区应在严格控制总量、进行等量淘汰的前提下,加快结构调整,发展大型新型干法水泥。”中信证券[27.24 0.33%]一位研究员表示,“事实上,浙江的新型干法水泥比重不仅已达到了100%,而且还过剩。”